發布日期:2013-11-06
鄭州通用礦山機器有限公司總經理張純鋒在一次企業發展座談會上指出,中國礦山機械行業的科技基礎較薄弱,自改革開放以來,礦山機械行業以市場換技術作為提高產品技術水平的主要途徑,同時還要面對國外競爭者在中國投資辦廠的嚴峻形勢。故此中國礦山機械行業要抓住機遇、加速發展,首先要在科研技改、自主創新方面下功夫。
作為國內起步比較早,發展比較快的礦山機械企業,鄭州通用礦山機器有限公司一直堅持以雷蒙磨為主打產品來鞏固磨粉機生產基地,以破碎機作為拳頭產品開發市場,以制砂機來擴大市場。
針對當前國內礦山機械發展形勢,張純鋒總經理剖析了目前中國礦山機械行業存在的問題:
一方面是礦山機械行業的企業普遍綜合實力不強。因為大多數企業在科研、新產品開發、技術改造和企業管理等方面的精力和資金投入都處于停頓狀態。國內礦山機械產品品種尤其是國家建設急需的關鍵設備不能滿足要求,而且存在產品技術含量低、產品附加值不高、產品質量不穩定、全員勞動生產率低等問題。由此就造成我國礦山機械制造企業的產值增長率與利潤增長率極不相稱。
另一方面是產品品種、技術、質量、服務等方面存在問題,導致國內礦山機械行業對礦山的實際貢獻率低。以冶金礦山為例,目前在用的設備有1180種,我國能自給的只有25%左右,而且大都還是技術含量低和質量要求不高的設備,其余74%左右仍然需要進口。國產設備尤其是技術含量高的移動設備,如全斷面掘進機、礦用汽車、挖掘機、鏟運機等,與進口設備相比還有較大差距。
為此,行業專家提出提高礦山機械行業創新能力的途徑:
首先,礦山機械制造行業應采取與國外公司和國內專業設計院建立不同形式的聯合,包括組建集團、聯合體、引進技術、引進人才等,至少要爭取在某個工程項目上采取聯合設計的方法,先介入再提高,做到雙贏。
其次,盡快建立和完善優勢專業的應用試驗室,進行產品、制造工藝的應用技術研究。試驗室應高起步,立足實用;包括試驗理論和方法、試驗設備和規模、以及控制與檢測技術,必要時應該引進國外先進技術。
另外,國內外相關高等院校,不僅是礦山機械技術人才的培養基地,而且是礦山機械基礎理論與試驗技術研究的淵源,必須借助其力量,與他們采取不同形式的聯合與合作。
在提高行業創新能力的同時,河南作為礦山機械中小企業集中地應該加快完善機械產業鏈,降低企業運營成本,提高企業自動自發能力,在破碎機、磨粉機、制砂機等機械設備原有基礎上逐步增強企業生產力,最終成為中國河南礦山機械進出口基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