發布日期:2013-09-26
青藏地區發現大規模有色礦產,預計整個青藏高原礦產資源總量可達銅8000萬噸、金2000噸、鉛鋅3000萬噸,有望成為中國最大的資源儲備基地。
《青藏高原地質理論創新與找礦重大突破》項目,簡稱青藏項目。青藏項目填補了我國地質調查最后一塊空白區,拉網式穿越整個青藏高原,填制了青藏高原面積220萬平方公里的數字化地質圖,首次獲得海量野外數據,取得一系列原創性科學發現。
該項目在青藏高原新發現32個大型-超大型礦床,潛在經濟價值2.7萬億元人民幣。系統發現的21條蛇綠混雜巖帶,為重塑青藏高原大地構造格局提供了直接證據。
通過產學研聯合攻關,首次發現岡底斯、念青唐古拉、班公湖-怒江三大巨型成礦帶,發現驅龍、甲瑪、雄村等7個超大型和25個大型礦床,新增資源儲量包括:銅3194萬噸、鉛鋅1519萬噸、金569噸、銀23015噸,分別相當于12年前全國保有資源儲量的54%、12%、15%、21%。其中,驅龍銅礦儲量1036萬噸,規模躍居中國國內第一,相當于20個標準大型銅礦;甲瑪多金屬礦相當于10個標準大型銅礦、5個標準大型金礦。
大規模的有色礦產被發現,也意味著接下來,青藏地區將成為礦產開發的一個重點區域,隨著民營資本的進入,礦業經濟已經在全國刮起了旋風,許多企業只需要購置破碎機、磨粉機等加工機械,就可以進行礦產深加工。
相信在青藏高原,由礦產開發帶頭的經濟形勢將會越來越好,成為我國有色金屬資源儲備基地。